注册会员 登录
中国门球网 返回首页

门球狂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menqiu.com/?437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断代史

热度 2已有 75 次阅读2024-7-20 11:08

断代史

因为退休了,每天基本没有要紧的事了,有了空闲,也就有了践行中国老年体协第一任主席刘建章老领导说的“再创人生第二春天”的机会和时间。
和离休的老干部们、退休的老领导们、退休的老同志们呆的时间久了,不知不觉的也染上了一种习惯,总愿意回顾过去的事儿,有人说这就说明老了。
老就老了吧,这没什么不好。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后天。
这两年,有意识的收藏了一些书。以后也将有意识地写一点文字,记下对这些藏书的感受。
先上一张照片吧:

这四本书我都收藏了,但这张照片是我的师妹马洪文从她的收藏中晒出来的。


我保存有李振寅兄出版的四本书,是:

第一本,(回顾系列之一)《我所经历的保定涿县七十年代大事回顾与思考》;

第二本,(回顾系列之二)《我八十年代的求索践新之路》;

第三本,(回顾系列之三)《我九十年代前后的创业历程》;

第四本,(回顾系列之四)《我所经历和知晓的涿县文化大革命(1966——1969)》。

听说李振寅这个名字,是1982年。那一年,我从部队退役(那个时候叫转业)到了驻涿二康医院(保定地区第四医院,后更名为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京南保北廊坊西地域的人民群众还是习惯叫我们的小名---二康,尽管我们的大楼上悬挂着“保定市北部区域医疗中心”,七十年的国有三级医院,使得名字已经深深的烙记在人们的心里。

那时仅知道李振寅是一位文人,是“文革”期间的风云人物,也就是那个在涿州修了范阳路的丁书记的助手。但我俩一直没有交集,也就从未曾谋过面。

一次在保铁大厦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活动,使得我第一次与其见面。这要感谢刘鹏举和肖金平,他俩邀请我参加活动,我当时正“北漂”京城,但还是应邀参加了。会后得到了振寅兄赠的一本书,听说他还写了一本,后又淘到了。其实他的书大部分我在新浪博客里读过。后来他在车站举办新书发布会,我又参加了。接触的机会多了,他的一套四本书我就收齐了。为了防止以后搞丢或有人借看了后不还,我请作者签了名,还加盖了一枚我的章子。

我把这套书当成是涿州的断代史来收藏。关于“文革”和“中越战争”,历来是写作的禁区,不是不能写,是不好写,不好把握。我有一位山东青岛的老战友参加过中越战争,写了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发行很是不畅。李振寅兄参加过涿州文革全过程,掌握大量原始的资料,有文采且有胆魄,历时十余年,完成了这一套四本涿州断代史。此举堪称技惊四座,是我看到的经历者如实反映那个年代的史料,这套书的意义随着岁月的流逝将弥足珍贵。

断代史是指以某一朝代或时代为断限的史书,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东汉时期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纪、8表、10志、70传,共100篇,记载了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实际上,“二十四史”中除了《史记》以外,其他的史书原则上都属于断代史。此外,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的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也属于断代史的范畴。有时,同一史书按不同的标准又可以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书。

振寅兄原本没有大学学历,他是原河北省立涿县中学的高材生,临近考大学的时候,文革爆发了,错失上大学的机会。后来,“五大”盛行,他考上了“电大”,虽说也有学历了,但终究没用统考的大学正规。经历过“电大”考试的人都知道,那也是一般人难以逾越的,李振寅的“电大”同学我认识两个,刘鹏举,范亚飞,都是文人,事业有成,家住二康。



路过

雷人
2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9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