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中国门球网 返回首页

门球狂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menqiu.com/?437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热度 8已有 201 次阅读2021-12-15 06:21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远古的传说很多。
今天说一说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四位忠义之士。
先看一张图,以便了解当年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都在什么位置。
在人们的惯常意识中,“燕赵”往往是河北省的别称。其实,古代的“燕赵”之地,还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辽宁以及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地。现今的涿州当时在燕国境内。
 


如下,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张地图,叫督亢图。督亢的范围看上去地盘不小,在燕国的燕下都,即今河北省保定市的涿州市为中心的一带,在战国时为燕国境内富饶的农业水利灌溉区,是燕国重要的农业区。
 


看完了地图,咱就说人吧。
先说说燕国的太子,姬姓,燕氏,名丹,燕国蓟城(今北京市房山区)人,战国时燕国太子,(? - 前226年)。曾作为人质在秦国,对秦王很了解,在当人质的日子里,也曾是个很窝囊受气包的角色。后回到燕国后,一直想对秦王下手,于是,引发了如下人物登场。

第一个人物的人物:田光
由于对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现实不满,田光不肯做官,一直行侠仗义,广交朋友。晚年留居燕都附近(今河北徐水)与荆轲交往极为投机。他与燕国大臣、太傅鞠武相交甚密,经鞠武引见与太子丹结识。燕王喜二十七年(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兵屯燕界,燕太子丹震惧,邀田光谋刺秦王(始皇),田光自辞衰老,遂荐挚友荆轲(卫国人,时寓居今徐水赤鲁村),太子允,告诫道:“所言国之大事,愿先生勿泄也!”田光急见荆轲,言举荐之事,荆轲应之。田光叹道:“吾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愿足下急见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毅然拔剑自刎,太子丹闻之跪拜哀泣。
唐代诗人李远赞叹田光说:
《读田光传》
唐代·李远
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
荆卿不了真闲事,辜负田光一片心。

第二个人物:樊於期
樊於期原为秦国大将,因不满吕不韦而参与谋反、畏罪逃到燕国。燕太子丹将他待为上宾。当秦国大兵攻破赵国,燕国危在旦夕之时,燕太子丹策划了著名的“荆轲刺秦王”行动。在荆轲出发之前突然提出,见秦王不仅要带上督亢地图,还要带上秦王日思夜想的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仁厚又兼爱惜人才,不忍心杀掉困境中前来投奔的樊於期。荆轲就自己去见樊於期。
这一段《史记·刺客列传》有详细的记载:荆轲对樊於期说:“将军得祸于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户,将军何以雪其恨?”樊於期仰天长叹,泪流满面说:“每一思及秦政,痛彻心髓,愿与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荆轲趁机说道:“今有一计可解燕国之患、将军之仇,将军可纳否?”樊於期毫不犹豫地说:“苟报秦仇,粉身碎骨,某所不惜,有何出口之难也?”荆轲说:“某之愚计,欲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诚得将军之首,督亢地图,以献於秦,秦王必喜而见于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则将军之仇得报,燕京得免於灭顶之患,将军以为如何?”听到这儿,樊於期仿佛看到荆轲刺死秦王的场面,看到了自己大仇得报的那一天,内心做出牺牲的决定。於是樊於期脱掉外衣露出右臂,跺着脚大喊:“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而恨其无策,今乃得明教。”随即拔出佩剑自刎,献出头颅。

第三个人物:荆轲
燕太子丹尊奉荆轲为上卿,住进上等的馆舍。太子丹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时进献车马和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他的心意。荆轲与太子丹同游东宫池,荆轲捡起瓦片投向池中乌龟,太子丹就送给他金丸,又一起乘千里马,荆轲说:“千里马肝美。”太子丹就杀马取肝给荆轲。还有一次,太子丹与樊於期在华阳台举行酒宴,有美女鼓琴,荆轲说:“好手也!”太子丹就砍断美女的手,用玉盘呈给荆轲。对此荆轲说:“太子遇轲甚厚!太子丹等送荆轲去刺秦王时,大家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荆轲上车走时始终连头也不回。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久矣。

如上三人,为了燕国,前仆后继,百姓有感于他们的轻生重义,给予了同情和赞美。樊於期死后,他住的地方樊馆山即因樊於期血洒此地而改名为血山。附近的村子以山为名,就叫血山村。后人在山上建塔纪念,塔三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形无顶,象征樊於期遗体有四肢而无头颅。塔南建法华寺,内供樊将军牌位。荆轲塔下原来建有三义庙,明清朝时庙里一直供奉着荆轲、田光和樊於期。可见,作为杀身成仁的义士,千百年来还是是受后人景仰的。

第四个人物:高渐离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
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他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时间长了,他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忍不住点评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人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高渐离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筑,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乐器。据考证,高渐离击筑算作是较早见于史书的。同样见于史书的还有汉高祖刘邦的击筑高歌《大风歌》,这就希望对此感兴趣的人去“网调”一番了。我有一位好友,也是兼任涿州忠义文化协会顾问的刘长礼,他告诉我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将会有群演节目击筑高歌。
大家没见过高渐离击筑而歌的两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没见过汉高祖刘邦击筑而歌的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家可以从电视转播中,看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乐器的表演,感受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
不知哪位会有灵感,能来上留给后人的四句呢?


 

历史上河北人多出"慷慨悲壮之士",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
《隋书·地理志》云:“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
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图史者往往皆是。”



整理:涿州忠义文化协会刘会军 2021年12月15日于涿州

路过

雷人
5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海兰 2021-12-15 11:12
谢谢老师的报道!
回复 川禾 2021-12-15 17:27
谢谢老师的介绍!
回复 特色邮箱 2021-12-16 06:29
谢谢老师的报道!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5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