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 建 和 谐 门 球
2011-04-03 08:35:00 华奥星空 《门球之苑》编辑 解璀林
门球活动有两个主要载体:球队和协会。一个球队,相当于一个家庭。一级协会组织,无疑就是一个小社会。无论对于球队、协会还是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讲,和谐都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和谐,其结果必将是四分五裂,甚至“家破人亡”。
举一个案例。某单位90年代中期组建门球队时,有40多名球员,有两块非常漂亮的门球场,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单位现在勉勉强强只能凑够5个人参加门球比赛了,而且这5名球员最小的年龄也都超过了70岁,眼看着到了“歇业关门”的处境。虽然说导致球队减员有自然减员的因素,但该单位每年都有退休人员,为什么他们都不愿意“候补入伙”?原来这个单位球队的掌门人,是一位“惹不起”的大姐,她脾气火爆、口无遮拦,赛场上训斥球员和对裁判发难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单位内一些老队员因为受不了气选择了退出,想“入伙”的新人也因为退出球员的“示范效应”望而却步。正是这种不和谐的氛围,让这个单位球队面临着解体的窘境。
上述案例,虽属极端,但却充分说明和谐的重要。有了和谐,才能稳定;有了稳定,才能发展;有了发展,才能提高、才能进步。可见,构建和谐门球,是门球运动发展壮大的基础工程,也是门球发展的第一要素,应该提上各级门协的议事日程。
构建和谐门球,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一、以奉献维系和谐
提起门球,首先会让人想到的是一个“难”字。为什么?因为各级门球协会组织,均属于群众团体,除个别外,多数是没有经费来源的。有一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级门协的掌门人,虽然不一定是巧妇,但却真真正正要做出“无米之炊”。这里所说的“无米之炊”,不是锅里不下米,而是厨房没有米,你不但要想法找来米下锅,而且还要把这锅饭做好。为此,协会成员会有干不完的事、跑不完的路、也会有受不完的气。协会的千难万难,均与此有关。
正是由于“难”,所以,在门协组织内,每个成员都要时刻把奉献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只有大家都讲奉献,不图回报、不谋私利,成员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同舟共济,才能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搞好协会工作。事实上,许许多多的门球人,在协会的工作岗位上,正是按照这样的准则,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从而保证了门球活动得以轰轰烈烈地开展 。
但是,也有某些协会,其掌门人只图享受“当官”待遇,只想在人前吆五喝六、继续发挥“余威”;协会的发展、提高等事项从不考虑,每年象征性地搞1-2次比赛,也是敷衍了事。这样的协会,是不得人心的;在这样的协会领导下,当地门球的发展只能是自生自灭的结局。
门协成员需要奉献,球队内的教练员和队长,也都应该是吃苦在前、无私奉献的带头人。球队的管理要抓、训练要搞、发展要考虑、场地要护养,球员的喜怒哀乐甚至吃喝拉撒都要常牵挂、记于心。这样的付出虽然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回报,但球队因此拧成一股绳,才会形成一个战斗的集体、一个战旗永远飘扬的集体。
二、以理解达到和谐
八十年代有一句流行语——“理解万岁”,在构建和谐门球过程中,这句话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门球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能达到相互沟通,才能实现和谐目标。
1、协会组织和会员之间需要理解
门球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无赛不兴,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赛事活动,门球才能发扬光大;同时,赛事活动也能给门球人带来节日般的欣喜。作为协会领导人,要理解门球人期盼赛事的愿望,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统筹安排工作计划,最大限度地多搞比赛、搞好比赛;作为会员,要理解协会举办赛事的艰难,比如一些跨地域的大赛,要寻求承办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一些需要奖金支持的赛事。对于在办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应该多一些理解,不要求全责备,否则,会让承办人产生出力不讨好的感觉,将给后续工作的开展会带来不利影响。
2、运动员和裁判员之间多一些理解
门球赛事中,裁判员是执法者,运动员是被执法者。执法者首先要摆正关系,要把执法过程理解成为运动员服务的过程,按照裁判法的要求,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执法,尽量减少失误;被执法者要理解执法过程的不易,要树立“遵纪守法”、服从判决的观念,对于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更应该多理解、少挑刺,要以大局为重,化干戈为玉帛。这样,赛事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3、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需要架起理解的桥梁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教练员承担着排兵布阵的指挥重任,作战则要通过运动员的冲锋陷阵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指挥员每制定一步战术方案,除了战局的需要,更要考虑运动员个人技术和心理素质,对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为要多理解、多关心、多鼓励。运动员对于教练员的战术方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即使是存在不同看法,也应该在赛后的总结中进行探讨。整个比赛过程,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配合默契、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以“建章立制”保证和谐
这里说的“建章立制”是指通过制定完善的竞赛规程约束参赛行为,从而保证比赛达到和谐圆满的结局。
1、堵塞编排漏洞
门球比赛的编排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其成败直接影响比赛能否顺利和圆满地进行。所以在竞赛规程制定的各个环节,要慎之又慎,尽可能做到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在2010年的某次大赛上,第一阶段小组循环赛进行到收尾阶段时,多数球队已经打完了所有场次,但有一个队还有2场比赛未打(这就是小漏洞),对这个球队来讲,这两场球全赢,他也出不了线,但是,他的这两场比赛的结局,却直接影响着小组内其他队的出线权。最终,这个球队人为地输了球(放弃),致使一个赛前夺冠呼声很高的球队小组预赛被淘汰出局。正是场次安排上的不尽合理,才使比赛出现了漏洞,酿成了不和谐的后果。
2、体现公平竞争
眼下,多数比赛第二阶段均实行淘汰赛,淘汰赛的特点是一场定输赢,可以缩短比赛时间,尽快决出比赛名次。但这种赛制因为太过残酷,谁都输不起,所以竞争很激烈,与之俱来的是球队之间、球员与裁判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很紧张,任何小的事件都可能导致无法收拾的后果。要杜绝这种不和谐情形的出现,可通过公平竞争的手段来实现。比如,淘汰赛实行上下半时制,或第二阶段也采用循环赛,这样就可以缓解比赛压力、释怀紧张情绪,并能将比赛中的偶然性降到最低,让输赢更准确地体现实力。
3、进一步完善竞赛规则
目前我国的门球竞赛规则,是和国际门球竞赛规则接轨的产物,从多年来的实践看,这一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因为它过于 繁杂,很多情形下的判罚难于掌握,所以容易引发矛盾。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门球,涉及门球活动的方方面面,事关门球的成败兴衰,是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各级门协组织必须认识到位并抓紧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