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执裁人员的配合
主裁判员简称主裁,副裁判员简称副裁;观察击球员击球现象的裁判员称甲裁,观察击球员击球后现象的裁判员称乙裁。
一、执裁人员的配合原则
(一)观察位置合理。
(二)宣布及时准确。
(三)换位机动灵活。
(四)处置果断迅速。
二、执裁人员的配合要点
(一)基本站位。
1.甲裁根据击球员的击球位置选择站位。
2.乙裁根据击球员击球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选择站位。
3.记录员依据便于观察得分和拦截出界球的要求选择站位。
(二)跑动路线。
甲裁根据击球后出现的情况,根据宣判时的站位选择跑动路线。
乙裁根据击球后球的滚动位置选择跑动路线。
(三)呼号配合。
主裁和副裁谁距被呼号球近,谁就在呼号后执行甲裁任务。每次呼号之前,副裁或记录员应向主裁示意轮及队员的位置。
(四)创造配合方法。
执裁人员的站位、跑动路线等可在符合双方配合的原则下,在实践中选择配合方法。
三、执裁人员的配合示例
(一)开球时的配合(图16)。
图16 开球时甲、乙裁配合示例
1.站位
(1)甲裁应站在击球方向线的右侧正对击球点1.5~2米(一角)处。如不便观察击球面触球时(如左侧击球),也可站在击球方向线的左侧。
(2)乙裁在球门的另一侧正对球门线约1米处和甲裁的位置成对角线且面对面的位置。
(3)记录员站在二线外正对一门的限制区内,既可观察球是否从球门内通过,又做好了拦截出界球的准备。
2.跑动路线
(1)击球员击球后,甲裁边观察球的过门情况边跟球跑至球停止的位置,宣判“×号一门得分”后转至下一杆甲裁的位置站位。
(2)乙裁在确认球过门后,边看球边跑动至下一杆乙裁的位置站位。
(3)记录员确认界内球后,转至下一杆记录员的位置站位。如确认球必然出界,可跑至球可能出界点处,拦截并处理出界球。
(4)甲、乙裁在观察球过一门时,均应目视球的移动情况。如球未过门或通过一门后出界,乙裁或记录员将球滚向四线队尾,主裁可直接呼下一号。
(二)撞击或得分时的配合。
1.站位
(1)甲裁站在击球方向线一侧正对击球点1.5~2米处,其位置应根据击球员击球姿势和乙裁启动的位置决定,在左右均可的情况下,应考虑乙裁的到位距离。
(2)乙裁根据甲裁的站位,在击球目标正侧方约2米处和甲裁面对面站位。
(3)记录员在便于观察得分情况、便于处理出界球处站位。若靠近某一侧有多个球,且甲、乙裁都在附近时,记录员应到另一侧的边线外站位。
2.跑动路线
(1)甲裁在击球员击球后,边观察球的移动情况边跟球跑至观察撞击或得分最清楚的位置,确认是否发生撞击或得分。如发生撞击则宣判“撞击×号”,跟自球跑到球停止处,继续执行甲裁的任务(需要时也可跟他球,换为执行乙裁任务)。如过门得分则宣判“×号×门得分”,再执行甲裁或乙裁任务;如出现撞柱则宣判“×号中柱得分”,处理好撞柱球后,转向下一号球。
(2)乙裁在击球员击球后,如发生撞击,则跟他球跑动,观察他球的移动情况,待击球员捡拾他球后,转向下一杆乙裁的位置站位(需要时也可跟自球,换为执行甲裁任务);如球过门得分,则边看球边移动至下一杆甲裁或乙裁的位置站位;如出现撞柱则待处理好撞柱球后,转向下一号球。
(3)记录员的跑动路线如前所述。
(三)闪击时的配合。
1.甲裁应站在击球员对面或侧面,正对击球点1.5~2米处。
2.乙裁应站在斜对面,根据闪击的方向和意图选择适当位置。
3.记录员一般在距离乙裁远的边线外,防止击球员将球闪向乙裁不易及时跑到的位置。或在闪击球出界的方位站位,以便拦截和处理界外球。
4.如估计可能闪带另一个他球时,记录员应与乙裁配合处理各个出界球。
5.如出界球未被拦住,裁判员应先做出界手势并宣判,然后再去捡拾出界球。
6.乙裁是主裁时,应先呼号,后处理出界球。
7.闪击得分一般由乙裁宣布,甲裁位置基本不动,继续观察击球员的动作。
8.若击球员闪击(或击球)方向调换180度,则甲、乙裁应及时换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