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冠总决赛思考
1、规模。来自27个省市区、96支参赛队的规模不算小了,出现一些省市缺席的现象值得思考。尤其是北京队缺席中冠赛,使得此次中冠总决赛似乎不尽圆满。有些方面需要沟通。
2、收费。参赛队需一次交清七天的食宿费作法值的考虑。应按预赛结束收费为好。届时出线队续交费用,看球队也可续交及离会,这是比较合乎惯例及人情化的做法。
3、开支。参赛人员每人每天230元的食宿标准似乎高了一些,起码在霸州让人感到有嫌疑。霸州基地落成以后,收费不过百,大家已有认可。门苑读者杯提高了一下子,惹了很多议论。中冠总决赛又提高了一下子,惹很多议论在所难免。在考虑参赛队开支问题上还是明智一点、人性化一点为好。
4、编排。赛程拉得过长,使得很多参赛队有怨言。每块场地每天只安排十场球,第一天上午因为有开幕式每块场地仅安排了两场球。上午8.30开赛,11.00多一点就结束了。下午1.30开赛,16.00多一点就结束了。十块场地只使用了八块,市里的两块场地根本就没有考虑使用。本来三天可以搞完的赛事,前后共搞了六天(18日练习,19--23日比赛)。很多人议论:此次比赛和十天前在同一地方举办的赛事反差太大,有点浪费资源啊。
5、服装。为所有参赛人员发放一套运动服装是大好事。可是服装编码及色调有些不足,有些很不合身,没有严格做到上场队员服装整齐。冠军队教练的服装尺码太小不能穿,上场球员有的裤子太小影响闪球。甚至还发生了有的参赛队对对方服装提出异议,赛后交申诉书和申诉费到仲裁“讨说法”的情况。场上出现多场比赛双方穿着同一种颜色服装,使得裁判甚至本队教练都难以辨认的情况。
6、重视程度。开幕式上到场嘉宾很多,但很多现场门球人并没有能记住几个。中国门协主席和秘书长都缺席开幕式,使得人们对此有疑虑。(秘书长开赛后几天到了比赛现场,听说是因为出国未能及时赶回)离北京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两位门协当家人都缺席开幕式,实在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
7、宣传。霸州基地网络的糟糕程度影响了此次赛会的宣传报道,基地的网络系统配置不足,加之与会人员携带电脑的比较多,从而形成了基地“车多道挤”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赛后,对中冠总决赛的报道也不及时,从网上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此次赛会网上宣传报道的确存在缺憾。
8、资格。有些省市没有逐级进行中冠选拔赛,有些跨省市参赛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开具有关手续,在现场以及赛后有些人对此有疑虑,这也反映出对该项赛事的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