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14年,国家再次放大招,货币转向“适度宽松”,选择人民币贬值战略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4000多字,突出一个“实”!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扎实、坚实、实效、实绩、夯实、走实、抓实、求真务实……”在12日公布的4000多字的会议通稿中,一个“实”字,贯穿其中。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会议通稿中,有几句表述尤为受到舆论关注—— “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今年5月,在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际,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吃劲的时候更要稳住劲,抓改革、促发展,需要的是促进派、实干家,容不得半点“花架子”“假把式”,必须干字当头、动真碰硬。
(二)2025年中国经济怎么干?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全年GDP增长约5%的目标,能否如愿实现?答案是肯定的。会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成绩令人鼓舞,这背后有个关键节点和重要驱动力,即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为何名列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此次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学家刘元春接受总台采访时也表示,总需求不足、国民经济循环不畅,“决定了我们要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扩大内需成为首要任务和首要工作”。如何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具体来说,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以及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同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也就是说,让老百姓有意愿、有能力、有动力消费。而关于扩大国内需求,不是某个层面扩内需,而是全方位扩内需。
消费和投资,是实现扩大内需的“双拉动”,也是经济增长“主引擎”。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内容。比如,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发展首发经济,可激发公众的消费热情。
两新”政策会否上新?何谓“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持续推动“两新”政策落地见效。从实施效果看,“两新”政策落地快、见效实。此次会议提出,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这意味着相关部门对“两新”将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把更多消费品纳入以旧换新行列,消费者将得到更大实惠。
关于楼市有哪些表述?会议指出“稳住楼市股市”,还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关于楼市,这两句表述有个共同点,都强调“稳”。房地产市场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稳楼市,稳的是市场,也是人心。据统计,10月以来,各地在一揽子房地产增量政策带动下,房地产市场热度回升,特别是一线城市明显出现“银十”胜“金九”的行情,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增加。按照部署,接下来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还需“持续用力”。
为何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早在今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其背景是,“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对此,工信部表示,强化行业引导,加强标准质量引领、增强行业自律,积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等。从此次会议内容看,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既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也要规范企业行为。还要看到,整治“内卷式”竞争,目的不是拒绝良性竞争、有序竞争,而是拒绝恶性竞争、无序竞争。
“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传递什么信号?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不仅可弥合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间的“温差”,还能提升居民获得感,对未来更有盼头。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的财政政策,由“积极”调整为“更加积极”,意味着明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从根本上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着眼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这将进一步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会议明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部署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逐一落地,效果可期。“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首先必须坚定必胜信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诚然,时与势在我们一边,面对困难和挑战,尤需坚定必胜信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央已就如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接下来就要进入贯彻落实的阶段。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就能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三)暌违14年,国家再次放大招,美国那边惴惴不安!
中国证券报11日发表专题文章《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加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文章介绍,在本月9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定调,我国明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将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
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披露后,不仅引起国内一众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更吸引了众多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介绍。
为啥这件事的影响这么大?
答案很简单,“适度宽松”看上去虽然是个偏向中性的词汇,但我国上次用这个词汇定调货币政策取向已经是14年前的事情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为了抵消外部冲击和威胁,我国在当年首次提出将货币政策转向为“适度宽松”,并维持了两年,在2010年底才重新转向为审慎和稳健。
暌违14年,高层会议再次对明年的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宽松”定调,这当然是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
报道援引专家的分析介绍,预计明年全年央行有望降准1个百分点,为中国经济释放3万亿以上流动性;并且,有专家预计明年全年的降息幅度将达到40到50个基点!从货币政策内在逻辑来说,央行大规模的宽松政策会为经济体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而楼市、股市等传统意义上的资金蓄水池将首先受益。
在笔者看来,货币政策的定调转向意味着明年国家在财政政策上可能也会有更大的动作!
就如同当年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一样,除了实施宽松性的货币政策,还配合的有规模空前的财政财政,如证券交易税下降和取消利息税,同时扩大政府支出,4万亿内需拉动政策令全球瞩目。但这件事非常令美国人紧张,甚至可以说令他们的决策者感到了慌乱!
几乎就是前后脚的工夫,英国“路透社”在星期三发表了专题报道,援引所谓“消息人士”的观点臆测,中国可能会在明年放弃稳定汇率政策,通过推动人民币贬值来应对特朗普冲击!至于猜测的依据,则是在9号的会议上,没有提到“人民币基本稳定”。
报道说,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表示,他计划对美国所有进口产品加征10%的普遍关税,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则要加征60%的关税。为了应对特朗普可能在2025年带来的巨大关税冲击,中国选择人民币贬值战略来进行应对似乎是个不错的选项。
即将卸任美国财长的珍妮特·耶伦日前在一次讲话中宣称,美国将强硬对付“汇率操纵国”!外界都知道,耶伦这番带有浓厚警告意味的喊话就是冲着中国来的。倘若国家真的推动人民币汇率贬值来应对美国的关税冲击,这必定是美国决策层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因为中国本来就是全球的工业中心,一旦配合上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巨大价格优势,全世界范围内找不出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能够与中国匹敌,如此一来美国将打光手中所有的经济手牌,只剩下“彻底脱钩”这张“核弹级”的底牌可用。
但坦白说,笔者认为美国人这样的揣测确实是有点庸人自扰了,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虽然确实考虑到了应对外部挑战的因素,但根本上来说还是出于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推动中国经济继续良性、健康成长为目的。
再者说了,让人民币贬值是把双刃剑,对咱们自身的伤害也不小,因此国家不会轻易这样做。中国的任何政策变动都会让他们美国感到风声鹤唳,这种恐惧本质上还是源于他们恶事干得太多,生怕遭到报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