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06
这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隔八年再次访华,也是沙利文助理任期内首次访华。
在华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分别会见了沙利文。据《纽约时报》报道,这次王毅和沙利文进行了11个小时的会谈。会后,双方均表示,这是一次“坦诚、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
这次战略沟通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首先,双方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立场进一步做了澄清;其次,重申了继续推进旧金山元首峰会达成的关于中美合作的共识;第三,同意下一阶段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和沟通;第四,虽然在重大分歧问题上,双方还是各说各话,但对于如何管控分歧,相信双方通过本轮战略沟通各自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可以看出,沙利文在处理对华问题上比较重视“中国通”作用。美国的“中国通”现在处于新老交替过程中,拜登政府也注意到了,在对华交往上,他们缺乏老一代“中国通”对中国的了解和人脉,因此也在培养新人。
那些有中国工作和生活背景的、能讲中文的美国官员在处理中国事务时,一般来说不会过于主观,或者带有严重偏见,比让那些既不了解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美在战略利益和安全利益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和互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两军保持沟通对减少误解、误判,进行危机规避和危机管理有积极意义,对于中美关系来说也起到托底作用。中国,也没来过中国的人处理中美关系要好一些。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主要有两手,一实一虚。
在提升美台关系,加大对台湾的支持方面,美国有实实在在的动作,包括军售、跟台湾之间的官方交往、跟台湾军方的联系等等。而在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等问题上,美方一直是虚与委蛇。
中方多次强调,美方应当把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但美方从没有真正落实过。虽然有时在中方的反击和压力下,美方的动作会稍微克制、低调一些,但要注意的是,在提升美台关系、加强对台支持方面,美国没有停的意愿,也不会停。
我认为,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不应对美国抱有幻想,要立足于斗争。美国干预南海问题的目的是推动两海(南海、台海)联动。一方面,在南海对中国形成压力,阻挠中国在南海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通过打南海这张牌,让菲律宾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同意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中程导弹。此举实际着眼于台海,为美国在军事上对中方施压,以及未来介入台海问题创造条件。今年以来已经可以看到,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的冲击,比如拜登对中国新加征关税显然是出于大选需要。但到目前为止,对华政策还不是美国大选中很突出的热门话题,因为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问题在外交上比中美关系更突出,挑战也更迫切。
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基本上还会沿着过去一段时间的惯性往下走,会有摩擦和波动,美方会继续采取一些损害中国利益的行动。但同时,双方也会继续保持沟通交往并试图管控分歧,在拜登剩余几个月任期内,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所以这次会面的背景比较特殊,就是中美的战略竞争应该说正在进入到一个拐点。
9月份美联储放水,其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都是值得观察的。同时美国通过制造业回流的方式去跟中国在供应链上,不管是叫去风险化和脱钩,本质上都是趋于失败的,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美国经济在对中国持续制裁过程中所承受的损失已经传递到了美国政治领域,尽管美国国内的那些政治精英在总统选举前不愿意承认,但是社会上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智库,比如兰德,最近在提一些关于构建评价大国战略竞争标准体系的提法,透露出了比较微妙的信息:
他们需要给美国找一个台阶,就是说即使没有办法在经济、高科技,甚至台湾问题上遏制中国,也不代表美国失去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优势。他们需要有一个心理上的转换,需要有一套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支撑,使其自圆其说,留存得住脸面,能够最低限度地应对外界批判。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前面几年还存在一些争议的话,那么2024年以来的事态发展就足以证明:即使出了一个像拜登这样的领导人,即使他通过了一万多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法案、几百亿美元的芯片与科技法案,美国要在制造业问题上扭转和中国的决定性差距,想要改变美国的经济结构,让美国回到所谓富有战略竞争力的20世纪50年代,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别说后续伴随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些变化,比如代际交替的美国领导人为了争夺对未来美国的主导权,可能在左右两个方向上越来越极端化且背向而驰,而不是走向美国政治精英所呼吁的一种均衡、多元、包容的道路。所以美国后面是有麻烦的,这就决定此次沙利文访华,对拜登政府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诉求,即这个政治遗产试图继续塑造拜登,满足拜登和沙利文这样的人在外交上对自己的某种过高预期。从中国角度来说,展现的是中国政府非常有诚意的沟通,进行持续的说理和尝试信息的准确互换,所以我们也许也可以迎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当然不排除中间还会有一些阶段性的刺激,比如说增加一点制裁清单等等。
至于俄乌局势,要看乌克兰前线的局势演进,以及俄罗斯在红军村方向取得的突破会以怎样的速度和范围进行呈现,这是非常关键的。
从美国的角度上来说,它希望乌克兰要顶住,以色列不要再打,尽快收拾干净。同时通过沟通稳定中美关系,不要再出现新刺激导致美国左持右戳,彻底暴露出其力不从心的状态,这样它才有余力在未来选举期间维持哈里斯所继承的分支。因为哈里斯本人在外交上乏善可陈,她作为副总统在外交上的遗产,基本来自于拜登的遗赠。
从中国的角度上来说,中国从来都不认为中美关系面临最巨大的波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就有了此次对话。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对于中美关系的认识理解以及表达正在逐渐地丰满、健全、完善,并且系统化,当然令人略感沮丧却也意料之中的是,美方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而是继续其历史悠久的自我催眠和软饭硬吃的习惯。
当然中美关系不会因为这样一次对话就该发生巨大的变化,它会继续遵循两个国家原有的内生推动力,持续向着新时代不断迈进,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美国“象党”与“驴党”之争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13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