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中国门球网 返回首页

老江湖的个人空间 http://www.menqiu.com/?31404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吕如雄大家的书法--兼论书法作品收藏

已有 103 次阅读2022-4-28 08:25

吕如雄大家的书法--兼论书法作品收藏

——2013.08.06

不要迷信所谓的大师,真正的大师少之又少;那些没有被称为大师的,有可能就是真正的大师;大师的作品,也不是件件都是存世精品,要善于沙里淘金,有时还要看您的运气。

不论收藏什么,一定要对其基本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千万不要盲目从众;不该出手时不要出手,该出手时及时出手,这就是智慧。

吕如雄先生作品的地位,不但内行人评价甚高;就是市场的收藏指数,也是名列前茅。

通过可靠渠道收藏,虽不敢保您一定大幅升值,但可保证件件都是真品。

     一、所谓大师,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世界发展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绝对出乎人们的意料。

    当今的时代,是个大师泛滥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师匮乏的时代。书法界同样如此。

    记得当年(1980年代之初)在业余书法学校学习时,公认的书法大师也就是三个:北京的启功先生,南京的费心我先生,上海的林散之先生。启功老曾为我们授课,他的作品也曾随处可见;林先生的作品只是见过他的草书字帖“毛泽东诗词两首”;费先生的作品除了手书鲁迅诗之外,还多见于苏州的一些牌匾、庙宇之内的诗词作品。凭个人喜好评价,我最推崇的当属费先生的作品。

不过,我的班主任老师,哪位狂极一时的李华锦先生倒是更为直接:中国五十年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书法大师,要说我看得过的,也就是上海周慧珺的作品。真的直白、敢言,就连他的老师郑诵先、启功(据他所讲)都不在其内。

    客观的说,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书法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师的名号,漫天飞舞,随处可见;但令人奇怪的竟是几乎没有公认的大师,究竟是什么原因?

    要我看,如以作品来讲,大师还是有的。就拿草书为例,有人把它形容为书法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书法的最高境界。

    我见过的当代书法中,尤其是近几年的作品中,真的有惊世之作。毫不夸张的讲,有的甚至超过了古代的草圣的作品。只是不知为何,这些人要么离开庙堂,要么被排斥在庙堂之外。文人相轻,文人相逼?奇哉怪哉!

    如今所谓的大师,好像在看官衔、头衔,官衔头衔高的,自然就是大师;头衔更高的,那就是大大师或太师了。

    不要迷信所谓的大师,真正的大师少之又少;那些没有被称为大师的,有可能就是真正的大师;大师的作品,也不是件件都是存世精品,要善于沙里淘金,有时还要看您的运气。

     二、书法作品的收藏,不得不知道的一门学问

    当下,收藏正在进行时,其火热程度有时令人瞠目结舌。只要是媒体(包括哪些无良媒体)一忽悠,人们就会趋之若鹜,有时不惜倾家荡产。

    收藏的目的不同,决定你要收藏的作品。关于收藏目的,说说这么几点:

    一是从个人喜爱出发,不管作者地位名气,喜欢就是喜欢;二是从需要出发,比如为了送礼;三是从投资角度出发,为了今后升值;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的目的。

    属于第一个目的,自不必多说。

    属于第二个目的,就要多费些思量。不过,有的只是以作者名气、价格来论,反正是送礼,钱花到了也就完成任务了。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大概五年前我的一幅作品,送给了一位先生挂在其办公室,一位前来办事的人士,先是大夸作品如何如何好,然后提出想要以12万元收藏,折合每平尺2万元。真的如此值钱吗,连我自己觉得都是笑话,可是事实就是这样。我向告诉我的朋友讲,不是我的作品如何好,这个价格已经达到了书协副秘书长的标价了,其实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只不过是一种变相送钱的方法而已。我的作品别说2万一平尺,就是200元,我也念阿弥陀佛了。

    属于第三个目的的,一定要当心,因为投资需要回报,稍有不慎,后果则事与愿违。正所谓:收藏需谨慎,投资有风险。书法分为名人书法、书法名人的书法、有潜质和有收藏价值的上述两种人之外的书法。这虽然属于老生常谈,但确实也是收藏者不能不注意考虑的第一要素。

    名人的书法,特别是政治名人(包括某些将军),大多数没有多大升值空间,除非是大名人;有的甚至还会随着政治的变化大幅贬值,但是有时也有例外。记得2000年左右,在一次拍卖会预展上,看到了一幅陈希同先生(那时他好像还在秦城)作品:“廉而勤,为人民”,起拍价300元,后来据说被人拍走并且估计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书法名人的作品,要有一定眼光选择,才可以保值增值。当前,书法家遍地开花,担任书法家协会的领导更是多如牛毛,网传有的省一级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甚至达到64人之多。要说这些算书法名人吗,当然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的。但他们的作品真的有收藏价值吗?天知道。这里面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别看这些所谓的书法名人,其中还真有一部分不能说是外行的,但作品却不那么内行的。这个道理不能明言,不懂的可以私下探讨。

    另外,还有大家不知道的情况,比如有的人为了自己的作品升值,竟然自己吹嘘自己是什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等,如果不小心,说不定会着了他的道,后悔药没处买,也吃不到。

    近几年,一些青年甚至少年,显示出超高的书法造诣和潜质,他们的作品有的已经超过了现在所谓的大师。但是我觉得对这些人士的作品如做投资收藏,有点类似赌博。要知道,书法作品的好坏,当然是有一定的鉴别品评标准的,但并不是你的字写得好就一定是一个出色的书法家,作品就一定有收藏价值,有升值保值的空间,还要看这个人今后综合情况。所以我说的赌博,是从收藏角度讲的;如果从个人爱好讲,只要喜欢,收藏就是了。

    不论收藏什么,一定要对其基本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千万不要盲目从众;不该出手时不要出手,该出手时及时出手,这就是智慧。

     三、吕如雄作品在当今书坛的地位

    从经历资历作品上讲,吕如雄先生属于书法名人与名人书法的集大成者。说他是大师,似乎不够高度;要说大家,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关于他的经历、荣誉和对书法界的贡献,网上随便一查就会知道。关于他的作品,专业机构以及专业人员已有公正的评价。难怪他的作品收藏指数排得那么高,绝非徒有虚名,他捧自擂。

    近日翻看2010年第7期的《中国书法》杂志,其中吴振锋、洪亮、叶鹏飞的“吕如雄书法三人谈”所做的研究分析和评价,的确恰如其分。

    第一,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书法艺术虽然在不断的创新中得以发展,但依然离不开其主流的传承,离开这一点,他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例如日本川上景年的浓淡墨以及我国追求怪、奇的路子,在中国依然鲜有市场。而吕先生的作品,一直坚持中国书法的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提高,走的是一条正路。“无论是行书还是隶书他都以平和之心,沿着传统文化的正脉在书法道路上不断前行。他将诸多传统经典笔法、字法、章法语言娴熟地运用并与自己的性情相融合,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作品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

    第二,在穿越古今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在完成了出规入矩之后,由自为而自在,表现出心灵的自由翕张,从而分蘖成自己的笔墨语言或者说审美形态。”吕先生虽然善书各体,但我个人还是觉得他的行草和隶书最见功夫,在当今书坛上举足轻重。

    他的行草“其线条的流动性具有痛快而又古暮苍茫的气息,将刚与柔、方与圆、枯与湿、虚与实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字势洋洋洒洒、游刃有余,给人以‘濯足万里流’的气象”。

    他的隶书,我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隶书。以前我的文章里说过,在业余书法学校学习书法的日子里,老师王遐举、刘炳森的隶书曾经让我着迷。但自从见到了吕先生的隶书,看见他的作品才真的感觉什么是巅峰之作。“将《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以及《石门颂》等汉隶名碑熔于一炉,化为自有,使他创作的隶书俯仰有致,顿挫得法,既有深厚的经典古法,又有自家的真性情。”他书写的《泰山赋》,与其赋的通篇气势相得益彰,山之泰山耶?文之泰山耶?还是书之泰山耶?只不知是否已经刻在泰山之巅。如果真的有一个好的刻字大师,把他镌刻在泰山之上,无疑必是一件惊世之作,定会流传千古。

    第三,于变化中求变化。他在“如松之盛,似兰斯馨”的条幅里的“米饭”、“烧饼”、“馒头”之说,已经见证了他的变化以及不断追求变化的精神。变化对于每个成功的书家都是必经之路,他之所以不同于他人,我想还是他那种“着墨无多着意多”的心法。隶书之中融入行草的笔意,行草之中又融入了隶书的笔意。这种融入,不是简单地结合,而是功夫的升级,像九阳神功,像乾坤大挪移,一般人可能只能达到第七重第八层,无法达到顶层,因此就不能信手拈来。而他这种在变化中不断变化,不但是信手拈来,而且随心所欲,令人赞叹。

    我有时在想,十几年或二十年之后,他的书法还会有一个衰变期吗?如果成功衰变,那将会更加伟大,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第四,综合素质对他作品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前面有说过这样的意思,所谓大家是综合素质的体现。综合素质还要使你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有所提高。

    吕先生之前在部队做的就是编辑工作,除了书法之外,文学也是他的工作。前几天我和摄影家谈笑老师交谈,他讲过这样的话,“你们是将摄影当做艺术工作干,我只不过是把它当做工作干罢了”。把文学当成工作干,就必须干好,那是职责和饭碗,所以充实提高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到了书协工作后,他一直在主要领导工作岗位上,陪伴了一任又一任的书协领导,在这个圈子里光耳濡目染就会受益良多,况且像他这样一个好学之人。所以说,无数次机会都给了他,在这种环境中不断提高,成名成家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对书法本身的感悟,他的“砚边短语”或许透出不少玄机,有意研究他的作品的人,似可一读也。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一个标识型的口号,到底如何随时代,我认为还是谨慎评价为好。记得学书法时的老师(忘记是谁了)以故宫博物院的题字,提出不要胡乱理解这个口号。他说,郭沫若的题字确实潇洒,但用在“故宫”(后门)显得不够庄重,若是改成他夫人于立群的大颜体,一定相得益彰。我现在也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吕先生的笔墨,也可说成随了时代,何况不随时代也将无法被人认同;但他的多数作品,内涵并不是一味的歌功颂德,而是一种人格精神的展现,所以他的作品也就具有生命力。

    另外,现在有的所谓书法家,别说书法没有多大造诣,就是书写内容也全是别人的作品。而吕先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前面所述的文化功底为他提供了不尽的文化资源。他的自作诗词,格调高雅,清新俊朗,意境深远,配上他的书法,这才是真正的佳作。试举几例:

其一

“残月穿帘入夜轻,

耕笺洒墨伴虫鸣。

推窗庭外星如织,

始料明朝是晓晴。”

 

其二

“绿云堆里露华滋,

冉冉凌波见几枝。

何处风光最相忆,

山西亭外日斜时。”

 

其三

“纵意云山外,

从容对锦笺。

虽无才倚马。

确有志弥天。

染藻临王谢,

挥毫小献颠。

风流千古事,

敢叫笔如椽。”

 

其四

“已识峨眉秀,

瓦山景亦佳。

奇峰披玉带,

古树笼烟纱。

鸟语催晨雾,

林涛挽玉霞。

何当随林履,

一览众芳华。”

 

其五

“半生涂抹又如何,

着墨无多着意多。

废纸千刀尤恨少,

青锋三尺不须磨。”

 

    四、收藏指南

    去年北京地坛书市上,一位卖家摆了一大堆书法字画,并称绝对真品。围观者甚众,并偶有出手者。看了一幅作品,我问价格,答曰,这可是一件真品。问价值几何?答少于200元不卖。问何人作品?答:大师作品,但已不记得了,最下面有书写题名和印章。我笑着问道,真是真品吗,答曰绝对不假。吾告之曰:你卖亏了,题写的是林散之,别说200元,20万元你也买不来。

    吕如雄先生作品的地位,不但内行人评价甚高;就是市场的收藏指数,也是名列前茅。

    通过可靠渠道收藏,虽不敢保您一定大幅升值,但可保证件件都是真品。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4-4-27 1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