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八项规定,忠诚党的事业 (一)
同志们:
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到会议活动,从文件简报、出访活动到警卫工作、新闻报道,从文稿发表到勤俭节约,八项规定从8个方面为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以“徙木立信”之举开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2025年3月,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指出,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我们要充分认识这次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天,根据党委的部署、要求,就《严守八项规定 忠诚党的事业》这一课题,我和同志们共同学习交流。
一、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直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
“徙木立信”,典出《史记·商君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为取信于民,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将木头搬到北门者赏十金。起初民众觉得难以置信,无人敢动。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人尝试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当即兑现诺言。此事传开后,百姓都相信商鞅是言出必行之人,变法也得以顺利推行。“徙木立信”蕴含的是一种通过实际行动展示决心、树立信誉的智慧,其核心在于以微小而切实的行动,激发大众对政策、制度的信任与支持。
党的八项规定正是如此,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从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情改起,短短600多字,对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作出具体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破题开篇。
(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我们党开启了自我革命的伟大征程。通过持续整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八项规定不仅是对党员干部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党的肌体的一次全面净化,为党的自我革命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八项规定的出台,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调查研究、厉行勤俭节约等举措,让党员干部更加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