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
头灶镇关工工作特色与启示
夏永喜 陈天杰 朱云峰
遵照市关工委的部署,我们一行三人进村入户,通过与相关人员座谈、查阅资料、现场采访,对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头灶镇在这方面的工作特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关工组织用人的先进性。
头灶镇党委、政府从关乎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高度,知人善任,认真、审慎地选派懂教育、情系未来、热爱下一代的行家里手负责此项工作。全镇建起了以镇关工委为轴心的上下联动、纵横交加的关工组织网络。纵向上,镇有党委分管领导、镇关工委、德育中心校;村、校有关工小组、德育分校、不少村还有家庭德育辅导站。横向上,与镇“六助基金会”、“派出所关爱工作站”、“文化站青少年技能培训中心”以及“心连心基金会”等组织保持正常的联系,形成了科学有序、立体化的关工组织架构和工作合力。下舍村关工小组的潘殿珠、夏云保等同志在得知该村八岁儿童张文宗被确诊患有白血病的第一时间,除向镇关工委回报外,随即在全村干部群众中发起向小文宗献爱心的捐款活动,镇关工委同时向组织网络里各单位发出《伸出援助之手,拯救幼小生命》的倡议书。村民们一天就捐款13955元;在这同时,一封封慰问信、一张张捐款单从多地飞向小文宗,点亮了小文宗一盏希望的灯,为他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二是克服盲目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关工工作走向的针对性。
留守、流动、残疾儿童,孤儿以及失足青少年是关心帮扶的重点对象。为了摸清情况,镇关工委和村关工小组上下联动,全镇五百多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退伍军人报名,甘当志愿者,逐村逐户逐人调查、登记造册,逐一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人。镇关工委主动与市团委、心连心基金会、阳光助学基金会、和镇六助基金会、关爱工作站等多方联系,为永丰村一组父母双双残疾、在头灶小学读四年级的姚成祥同学资助现金一千元、外加价值三百多元的衣服和学习用品;为黄尖村父母双亡的顾秀莉、顾俊涛姐弟俩资助两千元;协调六万五千多元,为王颖等八名困境儿童建成了“梦想小屋”;为考上大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张小红、钱吉贞和高阳三名同学申领了助学金。同时积极配合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和镇司法所,认真做好前进村、兴灶村两名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把握其思想动态,针对性地采取帮教措施,使其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较快较大的转变,受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破除形式主义,把握青少年的思想脉搏,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融合性和时代性。
德育中心校、德育分校、德育家庭、德育小报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好平台、好形式、好载体。
在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中,如何运用好这些平台、形式和载体,头灶镇关工委是下了一番认真探索、不断完善的功夫的。
有一个传闻对他们的震撼极大。传说某镇关工委组织宣讲团到一所学校宣讲时,该校校长十分客气地将宣讲团的同志迎到学校电视广播室,告知他们在此宣讲全校各班都可以收听到。实际上呢,各班都关了信号,按课程表在上课。这位校长为什么要这么做,据说是因为宣讲团的同志只是按照上面发的材料“照本宣科”,有的连照本宣科都读不上圆。
诚然,这位校长的做法有欺瞒之嫌,但宣讲人不联系地方、学校和学生实际,枯燥无味任务式的照本宣科,也谈不上什么好的教育效果;较真地说确实是有白费学生时间、搞形式主义之弊。
头灶镇关工委引以为戒。通过对过去几年的工作认真分析总结,把“四德联动”的着力点放在实效上。以镇德育中心校为主阵地,辐射德育分校和家庭,德育讲堂的教育效果明显提升。不管是一人主讲还是组团宣讲,事前都能对本镇以及各校的相关情况作深入的调查研究,讲的内容不仅有筋有骨,更是有血有肉,学生听得全神贯注,深感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可亲可敬更可学,好几次在讲完后出现了学生即席发表感言和全体学生站起来集体宣誓的动人场面。
除了按市关工委的要求作专题宣讲外,头灶镇关工委还从本镇的实情出发,组织专人以德育中心校为平台办起儿童诗词培训班,引领儿童珍爱、传承民族文化瑰宝,更加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并逐步学会运用诗词为社会进步服务,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诗词教学之中。参加培训的学生以“儿童心向党、迎庆二十大”为主题写的诗词有十多首被《东亭晚翠》诗刊录用;举办的自作诗词朗诵会,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东台日报》也作了报道。同时,对头灶好人(十佳党员、团员、教师、学生,十佳媳妇、三八红旗手、明星企业家等)的先进事迹进行调查整理,结合中、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的相关要求,作了《加强道德修养,争当时代新人》的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道德的重要性(约束性)、层次性、先进性和修养之道。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家长知道后、还主动索要讲稿材料,对子女深化教育。去年,东台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发出向夏素红学习的通知后,镇内曹丿等几所学校主动请关工委派宣讲团的同志到校宣讲。夏素红同志是本镇人,宣讲团的同志在掌握了大量的模范事迹材料后、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向青少年学生再现了夏素红同志信仰坚定、对党忠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民笔耕、服务大局,扶贫济困、爱满天下的崇高形象,在中小学生的心灵上又一次播下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种子,受到各校的好评。
头灶镇关工委在关心、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先后受到东台市委、市政府和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江苏省关工委的表彰。至少带给我们四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关心下一代作为实施“德政工程”的根本性工作,配备得力人手,握紧了方向盘,为关工委奋战新征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是做好关工工作重要的政治前提。
二是镇关工委坚持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能动地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等毛病,引领相关组织网络不偏向、不停滞、不涣散,形成实施青少年德政工程的合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回馈学校、回馈社会,受到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拥护与支持,充分展现了关工工作正确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做好关工工作的内在要求和社会期待。
三是初步形成了一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关工工作的志愿者队伍。这是做好关工工作的关键所在。
为了让青少年传承好红色基因,老党员、老干部周锦龙、丁群人、夏益民等,不怕苦、不顾累,甘当志愿者,先后走访了四十多名革命战争年代的老英雄,不仅几乎跑遍了东台市各乡镇,还先后多次深入大丰区的万盈、北沈灶等地采访,将采访的材料整理成一个个小故事,向青少年宣讲;还拍摄成几十个视频在抖音上发布,收看人数达到几十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教育效果。
四是继往开来,坚持关工工作在德育方面的赓续性、融合性、渗透性、情境性和导向性,是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激发德育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头灶镇关工委组织志愿者带领青少年寻访红色资源、举办诗词培训班,就是在这方面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有益探索。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4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