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门球技术版块的〈基本南球技术〉,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供自己随时可以学习。
基本击球技术
(一)撞击球
1.撞击球的基本打法:
见击球姿势及击球要领。
2.撞击的几种打法:
撞击时,用不同的击球力量而出现多种打法。
(1)打。对力量要求不是很严格,双不出界即可;
(2)溜。以自球滚动的余力打上他球;
(3)靠。份量球,接近他球为目的;
(4)顶。根据完成任务距离的远近决定力度大小。
打好撞击球的关键是:正确瞄准、精力集中、摆幅宜小、力度适中、盯住击点、注重力型。
(二)擦边球
1.擦边球的基本打法
实际上是瞄准点不在他球中心的撞击球。打擦边球关键要掌握好三点,即击球点、瞄准点和落球点。击球点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击球时仍和正撞击一样沿瞄准方向线直线发力,易平打、切忌甩杆。瞄准点应根据两球距离、预定到达位置来选择。落点能否准确,在击球点正确、瞄准点精确的前提下,靠力度大小来确定。
2.擦边球的基本原理
物理学告诉我们,两个弹性物体非对心碰撞后,分别向不同方向滚动,两条滚动方向线的夹角总是成直角。打擦边球时,如果自、他球距离较近,我们可以把自球的前旋力,摩擦力以及动量吸收等因素忽略不计,那么即可把自他球的侧碰撞看成是弹性物体的非对心碰撞,其夹角也应是90o。见下图。
根据这个理论,就能正确的选定撞击点,自球的滚动方向也就确定了。(注意:撞击点同瞄准点是两个概念切勿把撞击点误认为是瞄准点。)
我们打擦边球时,发现两球运动方向的夹角总是小于90度。这是因为门球不是表面光滑的完全弹性小球,故两球侧碰撞后,场地条件不同(地面干湿度、沙粒粗细等),摩擦力越大,其夹角越小,再加上自球的旋转力,自他球距离远近等,都对两球滚动方向的夹角产生影响。经许多球友多次实测大约α在65度至85度之间,一般情况下为75度左右。
基此,为了控制自球准确到位,或准确的打成角度双杆球,就要在理论瞄准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实际瞄准点。按自他球运动方向的夹角为75度计算,当两他球间的距离为57厘米时,右擦时向顺时针方向虚移一个球后找出的瞄准点即为实际瞄准点,这叫他球移位法(《门球之苑》2002年4期陆锦明文,文中他还讲了一种方法叫撞点调整法)。
3. 简介几种瞄准方法
(1)球边对球边法(对角线法)。即用自球边对准他球边,这种打法擦边很薄(近似直线),适用于远距离奔袭,自他球距离在50厘米之内效果极佳。
(2)中心对边法(打半球)。即用自球中心瞄准他球边,这种打法擦边较厚,是打角度双杆球,调位球的主要方法,也可用于5米距离的到位球。自他球距离两米左右,运用此法效果较好。成功率高(不易打空)只要施力适当,也能打出较远距离擦边到位球。
(3)槌边对球边法。槌头中心对准自球中心,槌头边对准他球边。这种打法实用效果较好,便于瞄准,简单易行,有着独特的优点(因为它有较长的槌边作瞄准线,有明显的球边作瞄准点)。两球相切厚度为1.5厘米(球半径减槌头半径,即3.75-2.25=1.5厘米;以槌头直径4.5厘米为准),不易失误。
(4)参考点法(地面找点)。在他球侧表面附近地面上找一个点(沙粒,鞋印或其它参照物),将槌头中心对准自球后部中心和地面上的点,使四点成一直线(同撞击球瞄准)。当然地面上的点在自球附近也可,只要此点在瞄准方向线上就可运用。
这种打法瞄准容易(把瞄球体某一部分变成瞄地上近距离的实点),擦打时仍同打正撞击球一样,对准所选点打,擦边效果很好,自他球距离在两米也可使用,能打出多种角度的擦边球。这是目前使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此法中两球相切的计量方法,自球半径减点距(即参考点距他球侧表面突出部垂直于地面的距离)。如点距为3厘米,则两球相切为3.75-3=0.75厘米。这是较薄的擦边球,是目前运用较多的3厘米瞄准点擦打法。
两球相切越小、擦边越薄。在使用中有时参考点全靠目测(是虚点),球距较远时目测不可能精确,所以要留一点保险系数,防止擦空。一般选择参考点的点距不要大于3.5厘米。
(5)瞄正摆尾法。瞄准时和撞击球一样正瞄,然后将槌尾(槌头后端)向目标的反方向略微偏移一点(俗称“摆尾”),击球时仍击在自球后部中心点,根据自球预达到的位置,施以适当力度,即能打出较理想的擦边球。
(6)垂点瞄准法。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一种有效的擦边到位击打双杆球的好方法。见下图,设自球为A,他球为B,目标(球或门)为C,连接BC中点线,过Ob点(他球中心)作垂线MGOb,G点为A球撞击B球时的撞点,M点为瞄准点(垂线上距G点3.75厘米的点)。
击A球,以M为瞄准点,A球即擦B球撞于G点,向C点方向滚动,A球的滚动距离,靠击球力度大小和∠ABC的角度而定。B球则沿GOb连线的延长线滚动。
此方法使用范围是∠ABC在120-160度之间和距离较近时,如果距离较远,就要参照擦边球的基本原理,作适当调整。
上述六种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击球动作都和正撞击一样,沿瞄准方向线向前直线击打,切勿甩杆。
(三)双杆球
实现双杆球的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利用球门和球组织双杆球,即击球通过球门并在球门前后撞击到他球。另一类是在场内任何区域利用三个球组织双杆球,即在一次击球中同时或先后撞击两个他球。
1. 门前双杆球
门前双杆球(即撞球后过门)要求角度合适,距离适当,利用侧打分球、擦边球、擦顶球、跟进球等方法来实现撞球后过门双杆球。此打法有一定难度,偶然机会较多。
(1)利用侧撞分球打双杆球:(见图1)用“垂点瞄准法”选取瞄准点,即可打成撞球后过门双杆球。
(2)利用擦边球实现双杆球(见图2)
(3)利用擦顶球实现双杆球:(见图3A)3号击球员可用打擦顶球的方法,实现双杆球。若①球也未过门,3号击球员则可用擦顶式跟进球的打法使①③球均过门并打成双杆球。(见图3B)
(4)用打跟进球的方法实现双杆球。(见图4)
除上述打擦顶式跟进球使两球均进门成双杆球外,还可用提拉式跟进球的方法打成双杆球。如③球在球门前两米之内,①球落位于球门前10厘米以内,且①、③球与球门中点在一直线上,3号击球员可运用打提拉球的方法,使①、③球均过门打成双杆球。
2. 门后双杆球
即过门后撞球。利用直线撞击、调位找点、闪调到位和撞门柱折射等方法实现双杆球。这是使用最多,效果最好、成功率最高的造打双杆球的方法。
(1)门后直线双杆球:在球门后打双杆球,造杆球距球门越近越能摆在主打球过门的射线上,成功率较高。若造杆球距球门较远,送位就难精确,一般不易摆得恰到好处。这时就应向距球门稍远处送位,因为主打球过门后撞击幅度呈扇形(见图5)。并应遵循“宁左勿右”的原则,以便主攻球过门后,即使打不成双杆球,也可擦击他球奔向目标(三门或终点柱),当然门后右侧有对方球或战术需要除外。
(2)留球双杆球:如图6所示,①球撞击③球后,教练员指令将③球留门前,①球过门后给③球摆双杆球。①球闪送③球要送到门前1米左右并且是进门的中心线上。①球过门后,再击到门后③球进门的中心线上。这种方法,易摆正、成功率高。
(3)调位双杆球:这种双杆球有一定的隐蔽性,实用价值大,并可利用对方后手球,主要靠击球员侧撞调位来实现。(如图7所示)②球撞击①球后,闪送①球到门前给④球,自球送位到门后。④球通过撞击①球调位,再过门撞击②球打成双杆球。一般送球规律将①球(对方球)送给门前的④球(己方选手球),不放门后,以防④球过门失误留下隐患。②球送位尽量靠近球门后的中心位置。这样④球可调位的范围大,打成双杆球的成功率高。
(4)撞碰过门自打双杆球:这是利用撞顶技术自造自打双杆球的一种方法。如图8所示。在球门前有三个球,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③球撞击⑤球,使⑤球将①球顶过球门(或适当位置),闪送⑤球后,③球过门撞击①球打成双杆球。这种球机会较多,只要有双杆球意识,用好撞顶技术,则可成功,大可推广运用。
(5)闪撞调位自打双杆球:这是简便易行一种好方法。(见图9)③球撞①球,用①球闪撞⑤球,使⑤球移位到球门后合适位置,③球过门撞击⑤球打成双杆球。(上述4、5打法也适用于打门前角度双杆球。)
(6)撞门柱折射双杆球:球门前后的两个球因球门柱的阻挡难以过门直接撞击。击球员可击自球斜角度碰球门柱,经门柱反弹改变方向,从而撞击门后球打成双杆球。折射双杆球是一种特殊的技巧球、隐蔽性好,一旦成功实效好。其基本打法见图10。设A为自球,B为门柱,C为门后他球,在BC线上选M点(距B点略小于球的半径)。M点即瞄准点。击打自球中心通过M点,A球即撞门柱反弹滚向C球打成双杆球。此打法难度大,且与球门柱的弹性有关,找准M点并非易事。
3. 连撞两球双杆球
利用一次击球机会,使自球连续撞击两个他球,而取得两次闪击权与续击权。这种双杆球在场内任何区域都可以造打,用途广、机会多、容易实现。但三球较密集、安全性差,易遭对方远攻破坏。
(1)角度双杆球:其条件是主打球与被撞击的其他两球之间成钝角,且角度要合适,距离不能太远。实战中往往由于造摆角度不合适,击打方法不当,或球距过远而打不成双杆球。
1)简易的造摆方法。造摆角度双杆球的关键是掌握“小角度,近距离”闪送他球技术。只要按此六字诀打,造摆角度双杆球就显得简便易行而成功率高。(如图11所示)①、③、⑤球相距1.5米之内,①球直接撞击⑤球,给③球摆双杆球。只要①球闪送⑤球到“小角度、近距离”处(α≤30o。S不超过30厘米),①球稍加调位,双杆球即摆好。如果①、③、⑤球相距稍远,达2.5米左右,①球先击③球,送③球超过⑤球1.5米,再打⑤球给③球摆,又形成了“小角度、近距离”双杆球了。再如③球是边线球,①不能打③球,打⑤球后相距③球3米左右,①球可以闪送⑤球离③球1米,并且离开①与③连线的一侧0.2米处,①球沿连线前击,离③球1.2—1.5米都是较好角度双杆球。
2)有效的瞄准方法:“摆好”是前提,击打成功才能发挥双杆球的威力。在实战中经常出现击打不成功的现象。击打者说:“打薄了”或“打厚了”。究竟怎样打才能提高击打的成功率呢?推荐采用“垂点瞄准法”。
(2)眼镜双杆球:被撞击的两球距离不超过15厘米,与自球成直角。这种双杆球,容易造,击打成功率高,其摆造方法类似角度双杆球,只是造杆球以“小角度,近距离”闪送他球后,自球对着主打球向前送球,落点与被送球平行即成“眼镜球”。若被撞击的两球之间距离达20厘米,称直角双杆球,其击打难度较大,必须采取重打某点的击打方法,且被撞的第一个球要有足够的滚动距离,所以只适宜由外向里打。
(3)擦顶双杆球:如自球与其它两球在一条直线上,自球距他1球20-25厘米,他1球距他2球在1-2米左右,则采用打擦顶球的方法可实现双杆球,即压打自球后上部,使自球跳起,擦击他1球顶部而过,再撞击他2球成双杆球。
(4)跟进双杆球:自球距他1球1米左右,他1球与他2球距离较近(不超过20厘米)且角度很小,可采用挑打使自球加速旋转前进。当自球撞击他1球后仍能继续向前滚动,可碰撞他2球打成双杆球。
(5)运用撞、碰、闪调技术自造自打双杆球:在实战中经常出现集中四个球而打不成双杆球的现象,失去极好机会。此时,若能抓住机会,运用好撞、碰、闪、调技术,就会打成双杆球。
1)调位、闪调打双杆球:(如图13A所示)①球撞击②球调位,闪出②球后,再撞击⑤⑦球成双杆球。
若调位后仍没有形成双杆球条件,还可用②球闪撞⑤球,使⑤球移位到合适处,①球再撞击⑤、⑦球打成双杆球。双杆球成功后,再用⑤球或⑦球将②球顶出界。这是利用对方下号球调位、闪调打成双杆球的战例。(见图13B)
2)撞碰、闪调打双杆球:(如图14所示)①球撞⑨球顶⑤球向前滚动,使⑤球靠近⑦球形成双杆角度:闪送⑨球后,①球再击打⑤、⑦球成双杆球。若⑨球碰撞⑤球后,⑤、⑦球角度不合适,则可再闪⑨球,轻闪撞⑤球移位,使⑤球与⑦球形成适当角度,再打成双杆球。当然,群球中如有对方球也可照用此法,只是最后要将对方球处理妥当,以免造成后患。
3)利用密贴球打双杆球:根据《04规则》规定:“如果击球前自球已与他球接触,只需击打自球撞击有效”,即击自球离开就算撞击。基此,当自球与他球密贴时,即击自球撞击另一他球打成双杆球,也可直接击自球过门成双杆球。
4.多杆球的造与打
(1)过门三杆球。它是利用球门前后造打三杆球的形式。
1)门前撞球,过门后再撞球。
2)进门后擦撞两球。
3)进门撞眼镜球。
4)擦顶进门再撞他球。
5)进门双杆后,再连击两球(双杆加双杆)。
(2)角度三杆球。这种三杆球造打难度大,要求角度合适,力度适当,瞄打细致。
(擦边球、双杆球引用和参考了《门球之苑》2005年第四、五期,张玉生老师门球课堂中第四讲、第五讲内容)
(四)擦顶球
所谓擦顶球,是指槌头击打自球,利用地面的反弹力,使自球跳起来撞击他球顶部而过,落地之后继续直线前进,从而使自球到达预定的目标处,进行攻击对方球的一种特殊球技。
1. 擦顶球的基本原理
擦顶球的理论依据是:一个弹性物体球与另一个固定物体的平面相撞时,其弹性物体球的反弹方向线与固定物体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弹性物体球在相撞平面物体时的前进方向线与固定物体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就是说“出角等于进角”。我们把这个基本原理应用到门球上,“出角”当作反弹角(跳角),“进角”当作击球角来练球,擦顶球是肯定会打好的。
2. 擦顶球的技术要领
要打好擦顶球,还要掌握好以下四点技术要领:
(1)基本姿势。站位姿势大体有纵向跨打式、横向侧打式及刨打式等。
(2)擦顶球的常用击球方法主要是压打法。
压打法的击球要领是:在自球的后上部,即球心水平线与球心垂直线之间,按所需角度槌头对准自球的球心,斜向下用力击打即可。
(3)击球角度要准确。擦顶球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击球角度的准确性,因此必须掌握好“进角等于出角”。在这里“出角”就是指:自球被击打之后从地面跳起来的方向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但并不是所有的“出角”都能打出擦顶球的。我们应该知道:无论自他球相距近或远,擦顶球的最低撞击点应是自他球连心线通过他球外缘的交叉点。若跳起的自球低于这个交叉点,自球就不可能擦过去的,如果跳起来的自球高于他球的顶部时,自球则成为“越顶球”。实践表明:从10厘米左右到100厘米左右的间距,都是打擦顶球的可能间距。例如间距10-30厘米,较适合打跳撞跟进球。30-50厘米,适合打擦顶球。
(4)击球力度要恰当。擦顶球的击球力度要比一般击球力度大,且要用“冲劲”。力度小不易跳起来,力度大则易越过去。这主要靠经验和手感来掌握。在击球时,一是要看自他球之间的距离;二是要看目标的远近;三是要看场地的软硬度,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