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好接应球
一、在门球比赛中有接送球到位是灵魂之说,可见此项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先手球、王牌球的派送。如果送球不到位是件很难堪的、又使教练员非常头疼的事情。打吧,距离远了点儿;不打吧,对方的球又是对己方有威胁的球。好不容易捕捉到的机会错过了,还有可能导致输球。与对方球同归于尽吧,是件非常吃亏的事情。例:⑩球界外,⑨球击①球成王牌球,派送到靠近边线的②球,差个2米多。打?还是不打?有四种可能,1、打上了,完成任务,啥也甭说。2、没打上,自球出界了。3、最可怕,没打上,自球还没出界,马上轮到②球起杆,①球就是最可口的“炮弹”。4、不好打、没把握,②球又对己方有威胁,干脆与②球同归于尽,此时②球立刻进场,成为下一轮次的王牌球,而①球要等到下一轮次才能进场。一个王牌球,极具进攻力,一个进场球,没有进攻力,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所以在战术安排上不做得不偿失的、赔本儿的买卖。
二、再说接应球:接应球也是门球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比赛中可用于接应己方球过门、撞柱得分。可缩短距离攻击对方,还可为己方球制角擦边。在诸多技术中尤以制角擦边为重。接应角度合适、距离合适,再加上队友的正常发挥是赛场致胜的手段和法宝。接应好了,到达了预期位置,常常听到教练员的夸奖:到位啦!好力度!接应不好,没有接应制角,形成不了攻击力,肯定就会受到待杆队友的埋怨:接的什么球呀?!要是给我接好了,擦过去就赢了。接球不成角,擦个啥呀!
接应球接过头了,力大了,靠边儿了,力小了,差的太远,甚至接出界了,这些都达不到战术要求,没有战术功效,造成己方待杆球员的无攻,同时迫使教练员改变战术,由此可能引起比赛失败。
那么怎样才能送球到位、接应到位呢?送球到位要求有三力。是力向;力法;力度。
一、力向:力向是指送球的方向,大概齐不行。一定要搞清方向、搞准距离和位置,力争准确到位。有的球友送球一差差个2、3米。如果送球送到80厘米以内,这样就会给己方待杆的球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击球条件。送不到位就出现了上文讲的四个现象。
二、力法:是指送球的方法。方向、距离、位置搞清楚了,就要施用方法。我们运用的是纵向下切送球法。用此方法送球具有成功率高、到位率高,不易出界,轻松完成战术功效。
三、力度:是指送球施力的大小。方向搞准了,办法也有了,用力大小就要控制得当。力大了、接过头了、反向了、力小了不到位呀,更有甚者是直接出界啦!这些都达不到战术要求。所以送球时控力是关键。在闪送球时一是要目测距离,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击打时球杆的摆幅,根据目标的距离增大或减小球杆摆幅。三是要尽快地适应场地。国内比赛场地没有统一标准,沙土场地、天然草坪场地、人造草坪场地等。很多大型比赛的二层皮场地让球友们吃了不少苦头,国内众列强又在亚锦赛中的天然草坪场地栽了跟头。再有就是“傻”办法—苦练!找手感。做到熟能生巧,力求接应球、闪送球到位。送球时要有距离感。在平时训练时,要把场地区域的划分、距离记在脑海里,战时便可熟练应用,能完成或高质量地完成战术指令。
门球场上常用的距离数字数据:一角到三角、二角到四角的对角线是25米;一、二、三、四角到中柱的距离是12.5米。
我们常用的送球距离是13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比赛中常常把二门前后的球送往三门;把四线三门的球送到二门前,这个距离就是13米,左右不超过半米为宜。
从四角到二门中心点的距离是15.3米,从四角把球送到二门前过门,这个距离是17米,超过17米,估计要出界了。不到15米肯定过不了二门。
从三角到三门中心点的距离是16.7米。从三角送球到三门过门,送到15米左右就到位了。超过17米不是送到三门后了就是出界了。
再有就是近距离的靠边待攻。根据场上态势,无法进行战术进攻(击球、过门等)教练员指令靠边躲避。您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战术任务,很多球友在比赛中完成不了指令。2米、3米、4米,甚至1米的距离,让他靠边、角躲一下,就这么简单的动作,不是不到位就是出界了。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说近距离的小球技术也要演练成熟。
还有接应进一门的距离。如教练员指令送到球道上6米或8米线上接应待进一门的球,您若不知道这个位置在哪儿或不清楚送到球道的距离,接过了头,一是造成待进一门的队友无攻,二是迫使队友变换进一门的位置,倘若没能进一门,接应的球就接应对方了。
综上所述,赛场中的距离感是多么重要!除了记住场内数据外,还要多多练习,掌握正确的击球方法。接应球到位以制角擦边为重。《2011》门球规则实施后,侧撞分球(擦边球)成为门球比赛中的首选技术(擦边球方法已介绍).怎么样才能击打出漂亮的擦边球来呢?他与接应制角密不可分。接球成角才能使己方队友得以发挥,进行擦边远袭,完成战术功效。
1、以线制角:把被接应球与进攻目标连成一条直线,接在被接应球的这条直线的左边或右边30度—40度,距离控制在80—100厘米为最佳接应位置。(如果被接应球的右边靠近边线,请接在左边,以防将接应球擦挤出界。情况相反请接右边。)
2、以点制角:把中柱看做一个点,把被接应球和点连成一条直线,接应在被接应球的这条直线的左边或右边30-40度,距离控制在80-100厘米为最佳位置。
3、如果被接应球在边线上,接应球就在跟前界外,那么接应就变得容易多了。您可以就近制角,距离控制在50厘米最好。
4、门后接应:在二门后接应擦攻三门、在三门后接应撞柱是比赛中最为常见的战术。接应球要记住一点,那便是“宁左勿右”。接过了头、反向了,都达不到战术要求,完成不了战术功效。接应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己方球进二门或三门的延长线,尽量接在左侧。这样便于己方球进二门后擦攻三门或其他目标;也便于己方球进三门后擦击接应球撞柱。(此技术也称要5不要3)。
下文:接应球也称接力球,在门球赛场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实施战术的基础。具体作用是缩短进攻距离、制角擦边,为己方球创造有利的进攻条件,可以进门得分、撞柱得分,派打先手、王牌球,进而控势、取胜。在赛场上常常听到教练员在指挥队员:到位啊!接应到位时,教练员也会夸奖一句:好力度!
接应球的运作规律是:为己方下号球接应,这样顺序接应,一是受到下号球的保护,二是为下号球完成战术功效创造条件。
接力球有六种:
1.直接接应球
2.间接接应球
3.球后接应球
4.组合接应球(多球)
5.隐性接应球
6.隔门接应球
1.直接接应球:击自球到己方下号球前面(进攻方向),为下号球接应。如③球接应⑤球、⑥球接应⑧球等。
2.间接接应球:将撞击的他球闪送给己方后号先手球。如④球界外,①球击⑤球闪送给③球接应,(避开②球的攻击)③球击⑤球形成派打王牌球。
3.球后接应球:将撞击己方的下号球闪送到己方后号球后面。下号球通过撞击后号球到达预期位置,完成战术功效。如①球击③球闪送到⑤球后面,③球撞击或擦击⑤球到达有利位置,进门、撞柱得分或攻击对方,还可闪送⑤球完成战术功效。
4.组合接应球:运用组合球为己方先手球接应(两个以上)。组合球接应比单球接应效果要好,更能有效地缩短进攻距离和调位制角擦边,发挥主攻球的作用。如①球在三门一号位,②球在三线三角半。④、⑥、⑧球在②球的保护之下,⑩球界外。⑨球又远离①球,此时⑨球可以击③球、⑤球,还有⑨球自己为①球接应进攻②球。打掉②球,可派送王牌球③球。场上局势即可形成优势。
5.隐性接应球:隐性接应球态势不明显,不易被对方发现,待对方发现时,为时已晚。如红方开局①、⑤、⑨球隔门结组战术,白方④、⑧球三门零号位结组。经过轮次转换,④球击⑧球,闪送到球道上接应待进一门的⑥球。⑥球进一门击⑧球派打场内红球。⑦球此时尚未进一门,场上红球失去了⑦球的保护。红方三门①、⑦球战术,白方④球占二门零号位,①球击⑦球闪送到一门附近。②球进一门击⑩球.③球轻进一门击⑦球,转接待进一门的⑤球,⑤球进一门击⑦球形成场内先手。此时⑥球未进一门,场内⑩、②、④球失去了⑥球的保护。
6.隔门接应球:将自球或将撞击的他球闪送到门后,接应己方待进二、三门的先手球。己方球过门后可擦击接应球完成战术功效(过门、撞柱和攻击对方等)。接应不到位,不但起不到接应的作用,还造成主攻球的无攻,场上态势因此而改变!
7、接应球的原则:“宁小勿大、宁左勿右”。
例:①球击⑨球,接应③球攻打靠近边线的④球,结果接大了,⑨球距离④球近,距离③球远,这样一来,一是造成3号队员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二是进攻失利,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打接应时,⑨球要距离③球近一些。如果不到位,①球还可再进行接应。确保完成战术任务。再如接应时将⑨球送出界外,会造成③球无攻;此时③球要是与④球同归于尽的话,红方将会丢失2个球,损失巨大。再如白方④球看住红方⑤、⑦球,②球界外,①球撞击到③球,可实施派打王牌球战术,以解救己方⑤、⑦球,使⑤球成为新的王牌球。但①球闪送③球时力求到位,结果控力不当将③球送出界外,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门后做接应时要宁左勿右。如①球在二门一号位,⑦球或⑨球在门后接应时,要接在①球过二门延长线的左侧,便于①球过二门后擦击⑦球或⑨球进攻三门。如果接在了右侧就会造成①球的无攻。如②球待过三门,⑩球在三门后接应②球撞柱,就应该接在②球过三门延长线的左侧,这样②球过三门后擦击⑩球靠近中柱,顺利完成撞柱任务,若接在了右侧,②球过三门击打⑩球后距离中柱会更远。撞柱的把握性会很小。再如⑨球接应①球再进一门,结果⑨球力大,超过了球道线,造成①球进攻不力;①球若想进一门后擦击⑨球发动进攻就得改变进一门的位置,这样就不能确保进一门成功。倘①球未进一门,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8、接应球的练习方法:15:0.5,这个比例数字说明了什么呢?这是指日常接送球的练习方法。从场地宽度的边线上(二线)闪送到另一条边线(四线),距四线0.5米范围内为合格。同样击自球也要要求在0.5米范围内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