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蜚 于 2018-11-2 12:42 编辑
十年一剑,有作其芒——记励志向上的新港门球队
2018年10月24日清晨,新港社区中心广场桂花树散发着阵阵清香,广场北部门球场四围,38面彩旗迎风招展,绿色的草坪、新漆的围栏、乳白色的遮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底白字的横幅更是鲜艳夺目,其中正面的一条上书《2018年“玛顿杯”暨新港花苑社区门球队成立十周年门球邀请赛》点明了活动的主题。应邀前来参赛的各区、镇的门球队,市门协金定飞会长、十年前的老会长,现在的名誉会长徐进芳同志、镇文体站长、玛顿公司代表、社区费耀新书记、以及为新港门球队和球场设施的创建、提档作出贡献的新朋老友都应邀前来参加庆典活动,人们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沉浸在喜庆的欢乐中。
球赛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9:30举行开幕式。
开幕式上,社区费书记,对所有应邀前来参加新港门球队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的各级领导、各兄弟门球队、所有新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市门协会长金定飞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带来了最为热烈的祝贺。
新港门球协会会长钱耀明同志作了精要的发言,他首先介绍了十年前组建门球队和创建门球场及配套设施的情况: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港区政府先后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一流的门球活动中心。在完善门球场基础设施过程中,时任市门协会长的徐晋芳、秘书长潘新仁两同志不辞辛劳,各方联系,多次与港区领导沟通协调,最终落实到位;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时任军休门球队教练的蔡建良同志为建门球场及其配套设施,东奔西走,出力流汗。如今,现任会长金定飞同志又十分关心新港球场的提当改造。
“在市门协的直接关心和帮助下,门协副会长王建明同志亲临社区组建门球队,茜泾门球队教练顾金声同志及球队骨干多次前来辅导。
“十年来,在我们举办的多次重大活动中,先后得到了新锦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约翰亨利有限公司、雪良土木建筑有限公司、太仓海诺养生工作部、玛顿重工(中国)有限公司及闻坤元、金水浩等同志的友情资助。在这里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接着,钱耀明同志介绍了十年来参赛、办赛及获奖情况。他说,“我还要感谢新港门球全体同仁十年来为社区门球队的建设和发展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从建队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30人,你们始终实践着“球队是我家,发展靠大家”这一理念,积极参与、风正气清、虚心好学、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还主动捐款捐物计二万余元资助门球活动。
“……十年来我们先后组队参加了省市级和各级各类比赛累计245次,参赛1136场。主办赛事61次。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取得了稳步提高,胜场率从起初的39.17%上升到现在的62.59%。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赛事有:2010年首届“港城杯”门球邀请赛、2011年“鸳鸯杯”金伴门球赛、2012年苏州市第三届社区门球赛、2013年“春芝堂”娱乐养老门球赛、2014年新港门球队成立五周年门球赛……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鸳鸯杯”门球赛,历时两天,有来自太仓各地的21对夫妇参赛,筹备组还为每对夫妇制作了精美的相片,为他们留下美好的瞬间。
“我们先后取得了多次奖项:苏州第三届社区门球赛第一名;太仓市郑和卡杯夕阳红艺术节门球赛4次获奖;太仓市2014——2016年球王争霸赛双打第二名;在ABC分级联赛中,从C级晋升到A级;同时在璜泾镇首届门球邀请赛中获第一名;2017第二届“港城杯”职工门球赛两个队均获奖;在九曲社区2017年汤氏林门球赛中获第二名,2018年太仓市球王争霸赛第一名;2018年“港城杯”门球赛第一名。
“……为了宣传和推动门球运动的发展,2011年以来我们先后向江苏省乐天夕阳红科学健身网、苏州老年体协网、中国门球网、银龄中国网等网站,向老年体育报、门球之苑、门球周刊、江苏门球通讯、太仓门球之窗等报刊杂志投送有关门球题材的通讯报道、简讯、评论等文稿120余篇,被刊载、转载170余篇次。2014年以来,在中国门球网上发布主题稿280余篇,报道交流贴子3000余篇。在中国门球网建网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我们球队的倪魁伟同志协同门网的另五位著名网友一起成功策划和主持了整台庆典晚会。
“我们加强了技术队伍建设,目前已有二级教练5名,一级裁判1名,二级裁判3名,省门球通讯员1名,他们都是有使命感、有担当的好同志。”
钱耀明同志总结似地:“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十年来我们虽然有所收获,但与兄弟球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最后,他信心满满地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社区两委会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在市门球协会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将发扬成绩,力克短板,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钱耀明同志声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钱会长的讲话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但我还想再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终于百忙之中,找到一隙空间,采访了钱耀明同志。
“我市在新农村基层开展门球运动的过程中,你们与沙溪队是比较领先的,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创建门球队的?”我问。
“哦,是这样,我们新港花苑是因太仓港先期开发建设的需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由五个村整体拆迁而逐步建成的一个新农村社区。这里的青壮年都是上班族,每月有固定收入。而50岁以上的妇女、60岁以上的男子都享受着土地换保障的养老福利或其他社保养老待遇。人们的生活比较富足了,于是就开始追求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下,新港人首先就想到了门球。”
我又问:“听说,你们这个团队有一个被大家称为‘三驾马车’的领导班子,有这样的事吗?”
钱会长坦诚地说,“他们是指我和倪魁伟、倪辅涛三人。但要纠正一点,新港门球十年来能够砥砺前行,靠的不是少数几个人,更不是我们三人,而是凝聚了新港门球人的集体智慧和团结奉献精神的结果。新港门球队全体成员,是一群善于学习、团结奋进、乐于奉献的门球人。十年来,他们自觉地苦练技战术,频繁地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赛事活动,在赛场上锻炼成长。
“至于群众中确流传过三驾马车的说法。当时 我 刚 担任港城门球联谊会会长,倪魁伟同志任秘书长,倪辅涛同志任新港门球教练。我们 一开始 就把门球运动当做新农村一项精神文化事业来做。我们想,既然组建了门球队,就得把门球队办好,领导上花了那么多财力、物力、精力关心我们,支持我们,我们必须要有担当。我们三人有明确的分工,倪魁伟同志主要负责宣传、文秘、赛事的组织策划等,他十分重视资料的编撰、积累和管理(包括音像、照片和各种文字资料),以及团队的财务收支明细分类账。这在全市是独一无二的。就好比是一个大家族,记载了一份家史。教练员倪辅涛同志刻苦钻研门球技战术,.主要负责门球队员基本功的历练、各种技术培训及赛场指挥。我们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凡开会,必有召集人、负责人,有目的、有议程、有决议、有会议记录,会后分工将决议落到实处;凡搞活动,必有计划、有组织、有专人分工,活动后有总结、有资料记载。所以新港社区的门球运动一开始就显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在实施分级赛时期,我们又推出老、中、青三结合组队的新课题,实践检验证明这样的组队行之有效,且有利于门球运动的持续发展。我们力主组建了“两镇一区港城门球联谊会”,使区域范围内的门球运动更加活跃,更加丰富多彩。其实,骨干分子也不止我们三人,还有其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随着门球队的扩展,技术骨干的培训,骨干队伍已逐步发展至十余人。
我还想了解一些关于发展方向,具体部署什么的,钱会长让总台叫去了。
这时,比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区队、六尺队、双凤队、新港队四支劲旅进入决赛程序。通过4场决赛,新区队、双凤队获第三、第四名,六尺队获第二名,新港队荣获第一名,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当他们捧着奖杯合影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不久前的“港城杯”门球赛,这四个队不也都进入决赛序列吗?新港队获一等奖,新区队获二等奖,六尺队、双凤队获三等奖。两次比赛结果如此相似,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十年磨一剑,宝剑发硎,有作其芒。
2018-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