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房山门协20年》纪念册 中篇〈房山门球人物志>~~为房山门球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门球人典型事迹简介: 1,门球创业奠基人—刘占武同志 刘占武同志原系房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5年6月,房山区委老干部处按照市体委的要求,组建第一支离休干部门球队。刘占武同志任教练员。此间,他身先士卒,带领球队刻苦训练,坚持冬战严寒练“三九”,夏战酷暑练“三伏”,一年四季迎朝阳送晚霞,日复一日活动在门球场上。自1986年始,多次参加市级举行的门球比赛,均榜上有名,始终保持前八名的优异成绩。 1993年北京市成立门球协会,他担任市门协副主席、房山区门协第一、二届第一副主席(主席是区委副书记兼);第三、四届区门协顾问。 刚刚成立的门球协会由于资金不足,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诸如:比赛挂横幅要花钱,布置赛场活跃气氛插彩旗要花钱等。基此,为了筹集活动经费,解决燃眉之急,便以“两比”“四不怕”的“化缘”方式积少成多。即:心比火热,脸比铁厚。不怕磨破一张嘴,不怕跑断两条腿, 不怕再三涨红脸,不怕四处碰钉子。 多年来,他把扩大门球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他主张通过赛事扩大影响吸引群众,还亲自走机关串企业,大张旗鼓地宣传门球运动,动员离退休人员参加门球活动,进而扩大门球队伍。 特别是在1994年冬,为了达到“以球会友,增进友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他倡导创建“三不一带”即:不收报名费,不发纪念品,不搞食宿招待和自带裁判员”的“京南友谊杯”赛事,得到京、津、保地区门球负责人的响应,为增强友谊、切磋球艺搭建了活动的平台。创出了门球协作区办联赛经久不衰的模式.中国门协主席高小军同志在为《京南地区门球友谊活动十周年大事记》一书写的《代序》中所说“京南地区门球友谊活动极具特色,它作为我国门球事业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十年里风雨无阻,常开常鲜,异彩芬芳。十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赛会友,坚持交流提高,坚持总结研讨,坚持普及发展,不仅增进了友谊,提高了球艺,扩大了影响,充实了队伍,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门球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而得到了中国门协领导好评。如今,“京南友谊杯”门球赛已成为品牌赛事。 刘占武同志是房山开展门球运动的创始人,他为房山门球呕心沥血工作十多年,为发展和提高门球运动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敢于白手起家发展门球运动,充分发扬了“傻子精神”,是一位为门球事业无私奉献者,是北京市区门球运动走社会化道路的开创者,房山门球之所以出现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今天,刘占武同志功不可没。
门球人永远铭记刘占武。刘占武永远活在门球人心中。, 2,开拓进取带头人----马向凤同志 马向凤同志原系房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5年离休以后,即在良乡地区参加门球活动,并担任了良乡地区门协分会副主席.2002年区门协换届时被选为房山区第三届门协第一副主席、2007年第四届连任。 马向凤同志是一位勇于开拓创新的人.上任后,针对房山门球发展实际情况,为了扭转门球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提出加大一个力度,加强两项建设,做好三个服务和向四个方面延伸(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向农村延伸、向中小学校延伸、向城镇街道社区延伸)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在推动向四个方面延伸工作中成绩显著,其表现:一是门球队伍有了大发展。为了大力推进“四个延伸”计划的落实.不论农村、学校、城镇社区居委会,凡新修建了门球场,组建了新门球队的,即由区门协赠送门球器材一套,从而有利的推动了门球大发展.出现了洪寺、磁家务两个门球示范村及城关饶乐府小学门球示范学校。二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凡是有条件单位,要修建门球场地,保证球队练球打球。区门协首先改造了四块沙土场地,铺设了人工草坪。洪寺村及磁家务村各有了四块连片的人工草坪门球场.这对推动我区门球大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三是门球竞技水平大有提高。我区少儿门球队再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在河南安新举办的全国少儿门球赛,捧回了亚军奖杯。2010年我区女子门球队参加了中国门协在天津举办的首届全国女子门球公开赛获得冠军,为房山区和北京市赢得了荣誉!并创出了一个北京之首. 四个延伸是一个创举,是与时俱进的,是符合当时门球运动发展情况的。通过这一举措,巩固和扩大了房山地区门球队伍,且使门球队伍向年轻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为了进一步推动“四个延伸”的发展,巩固四个延伸取得的成果,他又进一步提出门球运动要实现“四化”的奋斗目标。即:在发展上门球运动要普及化,在组织机构上门球运动要网络化,在门球场地建设上要标准化,在举办赛事上要实现社会化。据此,要求乡镇、社区、单位,特别是有条件的单位、乡镇,都要最少组建1-3支门球队,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凡有门球队的乡镇、社区都要有门协组织,设专人(或兼职)负责门球工作,以达到一条龙管理模式,上上下下都有人抓门球。采取社会办门球的做法,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来支持和资助各项门球赛事活动,让门球赛事坚持经常。
马向凤同志为房山门球的发展动了脑筋、想了办法,出了大力、留了汗水,使房山门球得以巩固、发展、壮大,为房山门球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