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w359 于 2015-4-24 03:06 编辑
自己积极写稿,更要引发众人热情 ——我的门球报体道会之三 进市门协工作之前,我对门球通讯报道一无所知。通过学习,在写作实践中摸索,2005年8月开始以笔名“门兴”写稿,报道门球活动信息,经修改用复写纸誊写后,向市以上有关媒体邮寄复写的稿件,但一次复写仅三、四份,为向更多媒体发稿,我一次稿件,复写三次以上,复写的后几页文字不清晰,就再复描。长时间的写稿、修改、复写,尤其在夜里,眼睛有点吃不消。 我写通讯报道,以门球活动消息、记叙议论、经验介绍、工作总结、好人好事为主,追求快速时效,体裁不拘,文风扑实无华,年均写稿量50篇以上,8年多共计原创稿500多篇。2005年11月起,省《门球通讯》上见到我写的报道,但大多是在四版“简讯中”出现。以后写稿多了,质量有所提升,于2007年5月起,以实名写稿加上照片,开始在《门球通讯》一、二、三版出现,篇数和篇幅逐渐增多。更可喜的是,经我修改邮发的常熟门球通讯稿件,被录用量增多,如2008年7月第79期《门球通讯》录用6篇,占所有版面几近四分之一。同时我向《门球之苑》、《门球周刊》、《门球世界》、苏州、常熟的《老年体育》、《乐天》、《常熟老年》、《常熟日报》、常熟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投稿、录用数也不断攀升。 为了尽快投发稿,我骑坏助力车,购买电瓶车,去本市邮局、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处送寄稿件,后又自购电脑、相机、录像机、VCD、DVD机、U盘等,自学上网,以求快速。每天除了自己写稿、拍照、录像,还帮助整理、修改全市门球通讯员寄送来的稿件,请人打印,再进行校对、登记,并快速网上发稿,配发照片;同时将印制文稿及照片,分封邮寄到尚不知电子邮箱的几家媒体。同时,我还努力办好《常熟门球》会刊,从征稿、组稿、编辑、划版、配图,并将样稿请王主席核审后,去印刷厂付印,经多次校对,最后取件分发,直到2011年5月起该刊在企业资助下增刊扩版,成立编辑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除了在通讯员培训班上提要求,我还常个别动员,启发引导更多门球人参与通讯报道。经信委分会现任副主席翁虎铭,以前只照相,不写稿,经我多次动员,开始写作,经我多次修改打印发稿,不久被报刊、电台、网络录用,极大地激发了他的积极性,写稿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被媒体录用越来越频繁,近几年连连被评为市优秀通讯员,仅今年上半年就写稿38篇,成为全市之最,更可喜的是他自学上网,图文并茂,成了《中国门球网》和常熟门球球友群最活跃的信息报道员。 我市门协的通讯队伍由十来人增加到如今的五十多人,其中持证特约记者26人。他们大部分自加压力,自找苦吃,知难而上,实干进取,尽心着力,为门球通讯报道倾注了全部热情。令人高兴的是,我个人的热情引发了全市通讯员热情的高涨,常熟门球通讯报道稿源源而来,耳闻目睹众多媒体录用的常熟门球图文信息,心中充满快慰。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门球之苑》发表我市报道15篇。2013年升达24篇,其中整页版面的有三篇,分属“简讯”、“少儿门球”、“八面来风”、“教练园地”、“众生相”、“赛事前瞻“等栏目。我市的通讯报道图文在《门球周刊》上录用最多,如2012年3月16日第155期上,就录用了我市《2011梅李门球人大丰收》等4篇文章。 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基层门协负责通讯报道的一员,要自己积极写稿,更要引发众人热情。 江苏常熟 顾国兴 2014-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