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中国门球网 返回首页

门球狂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menqiu.com/?437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漫话捶丸第二十三回

热度 3已有 442 次阅读2023-6-2 04:33

第二十三回 挖掘梳理古捶丸 传承祖上老项目

2023年5月起,关于紫荆关捶丸基地的文字、图片、微视频多起来了,人们对这所基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简要介绍一下该基地的古捶丸项目。

古捶丸,是依据《丸经》一书,挖掘、梳理、传承、弘扬的一项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项目。迄今为止,紫荆关捶丸基地(上院)的这块古捶丸球场,是中国境内唯一。分几个方面介绍:

1、纵观中国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中就有记载,如“捶丸一说(捶,击打;丸,小球)。春秋时代楚宋争霸,楚庄王屯兵于宋国都城外,两军对垒,剑拔弩张,此时有熊姓人熊易僚)向楚庄王请缨,说自己擅长“捶丸”的游戏,也许能“以一敌百”。此人来到两军阵前,话不多说,只一门心思玩起捶丸来。让人不解的是,这游戏引得宋兵纷纷观瞧,于是无心恋战……后来,楚庄王成霸业,捶丸随之名声大振。“宜僚弄丸”的故事流传久矣。熊宜僚——中国杂技历史记录下第一位真名实姓的杂技家他双手能够同时抛接控制9个丸铃,常常是1个丸铃在手,8个丸铃被抛在空中,巧妙地抛接耍弄,周而复始始终不让这些怕摔怕碰的陶质丸铃到地上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的捶丸是被民间艺人在手上玩耍的。

不能不说到蹴鞠,在中国宋代很流行。有位高手叫高俅,他还由此得到领导的信任,官至太尉。据考证,中国的蹴鞠是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鼻祖。

1985年,国际足联第七任主席阿维兰热曾在中国说道:“足球运动起源于这里,并且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这是无可争议的。”

2001年,国际足联第八任主席布拉特在发表《国际足球发展史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足球运动,发源于中国。”

2005年,在国际足联成立百年庆典的闭幕式中,中国山东临淄被正式宣布为世界足球起源地。

2、到了唐代,有人将捶丸称为“步打球”,好玩者徒步手持球杆球,类似如今的曲棍球。逐渐,捶丸在民间兴起,所用的丸(球)是用瘿木(树瘤子)做的,很坚硬。宋人玩捶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一改步打球的玩法,取消了球门,改设球洞,节奏放缓,休闲娱乐性增强,甚至宋徽宗也爱玩。据《宋人画册》中称,宋代的小孩们痴迷捶丸

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遗存有一幅壁画,生动、完整地反映了古人玩捶丸的情形。画中可见平地上有两个穿朱色长袍的男子,手里握着短柄球杖,一人正俯身做出击球的动作,另一人正蹲在一旁注视着前方的球洞,稍远处还有两个侍从。至元代,专门的《丸经》出现,成书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序文中就记载有宋徽宗等人的故事。元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中也有细节可观,说王焕自夸什么游戏都会,其中有捶丸、围棋、顶针续麻等。值得注意的是,《丸经》中的玩法、规则比苏格兰高尔夫)规则早了四百多年。

明代,捶丸已经成为高雅的体育休闲活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以及明代画家杜堇所绘的《仕女图》等,对此都有所表现。到了清朝,捶丸逐渐衰落。

3、着古装,打古球,姿势横打。古捶丸最早始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熊易僚),后流行于宫廷,皇帝、王公大臣、后宫公主、丫环乃至市井人等都有人玩此不疲,宋徽宗、明宣宗、金章宗等都是捶丸玩家。大量壁画显示,中国古人玩捶丸的姿势与现今的高尔夫球手很相似,这一是受当时的服装限制,二是击球干净潇洒。曾有人问我,玩古捶丸的球员击球姿势为啥和日本流行的门球的击球姿势相似啊。我的回答是:古捶丸传播到欧美后形成槌球,那里的最早的人们就沿用了中国古捶丸的击球姿势,以致由此产生的高尔夫也仍然采用这一姿势,这主要是为了发力把球打得更远、更准。日本人在欧美槌球的创造了门球,也依然沿用这一击球姿势。这种传承是一脉相承的,带有自然的遗传因素。

门球引进到中国后,中国人的击球姿势与时俱进了。中国的两个门球人,一是中石化胜利油田的徐卫国,他创造了单贴脚击球法;二是中石油物探局的焦兰贵,他在很多门球人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双贴脚击球法。目前,采用这两种击球姿势者众。

目前,紫荆关(上院)古捶丸球场,是一块20米X15米的标准场地,四周有限制区。场地内有五个洞,插有黑蓝黄红白五面小旗子,便于球员对号入座,球员将自球击入球洞,球入洞后即为得筹,依照《丸经》制定的玩法,可以使人重温古捶丸的意境。为了使球场上的人便于识别古捶丸十颗球的号位,球场边矗立黑蓝黄红白五面古旗,营造了古时的场景,推出了古捶丸第一套玩法。据悉,还会研发出N多套玩法。球具、球等都将有新的研发。

对于初识捶丸的人而言,采用高尔夫击球姿势的横打要潇洒、自然的多,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因为我们的古人过去就是这么玩的。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会玩门球的人而言,用通用的正打姿势也是可以的。

胡服骑射的故事发生在河北,内中的道理很明白,我们不拘泥一些组织搞的XX会,十余年了一直停留在摆拍和纯文化层次方面,没有实践和实操的支撑。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现在胡服骑射这个标志建筑位于邯郸。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

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北方游牧民族接触。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本着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 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少数民族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教习下,国民的生产能力和军事能力大大提高,在与北方民族及中原诸侯的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起,赵国的国力就逐渐强大起来。后来不但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今河套地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特别是赵武灵王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在中原王朝把少数民族看作“异类”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声浪中,力排众议,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决实行向夷狄学习的国策,表现了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赵武灵王不愧是一位值得后人纪念和效法的杰出历史人物。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海兰 2023-6-3 07:56
谢谢老师的报道!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4-4-19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8-2015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